7月24日,深圳市天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23.SZ,简称“深天地”,股票简称“*ST深天”)再度跌停,收盘报收1.72元/股,最新市值2.387亿元。
这也是*ST深天自6月27日至今连续第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换句话说,*ST深天已踩中“收盘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的监管红线,成为A股史上第一家因市值不达标被退市的公司。
作为昔日的老牌混凝土巨头,*ST深天曾经风光无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少部分的房地产开发。伴随着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混凝土行业的总体形势日趋严峻。混凝土行业方量下滑、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已经是行业普遍现象。自2021年起,*ST深天陷入亏损泥潭,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亿元、-2.71亿元、-1.60亿元,2023全年营收更是仅为2020年的1/10,可谓断崖式下跌。
不仅如此,7月11日,*ST深天公告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8至1亿元。此外,*ST深天实际控制人林宏润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37亿元,在深圳证监局、二股东深投控、公司独立董事的多次督促下迟迟未归还所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
业绩持续亏损以及公司实控人占用资金行为无疑让投资者感到心寒。截至2024年4月30日,*ST深天最新股东户数8029户,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投资者的焦虑与无奈。
其实早在2020年底,沪深交易所出台的退市新规新增了“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不过,此后市场上的交易类退市公司,都以面值退市为主,未有公司触及市值退市。
今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沪深交易所也进一步修订了相关退市规则:主板A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今年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4月30日至10月30日为过渡期,市值退市标准仍为3亿元;B股、创业板及科创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维持3亿元不变。可见,监管层在做制度修订的时候,是有考虑到缓冲过渡期的。可惜的是,*ST深天最终还是没能把握住最后的“一线生机”,连3亿元的门槛标准都没能跨越过去,可叹可悲!
尽管退市不等于破产,但由于*ST深天目前还有未偿还的逾期银行贷款约1.2亿元,这些债权人银行在*ST深天迟迟不偿还且公司还被退市的情况下,大概率会对*ST深天提破产清算/重整来实现债权的回收,毕竟*ST深天名下还有三块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工改工”地产项目,理论上具备一定的重整价值。
话说到这,小编又不禁疑问:如果*ST深天在数月前能把握机会、运筹好通过破产重整保壳,会不会结局就不一样了呢?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资料由高成资产据公开信息整理而成,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并不构成投资意见。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