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 | 控制股东利用马甲隐蔽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怎么办?

2025/6/23

实践中,公司因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或人合性丧失等原因,股东矛盾内斗时有发生,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也不新奇。在股东争权斗争过程中,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便是高频纠纷类型。

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是指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或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公司利益而引发的纠纷。该类型纠纷往往涉及到定损、赔偿及追责,而这对利用代持等马甲进行公司控制和利益侵占的,首当其冲是需要精准确认实际股东身份、剥去马甲才能精准追责,并借此作为股东之间和解、分家或公司解散等的谈判筹码。

一、对真实股东身份不知情的弊端



股东争斗中,未能确认实际股东身份的弊端包括但不限于:

  • 实际股东可通过操控代持股东实施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并以此逃避追责;

  • 代持股东往往名下无资产或资产远低于实际股东,且被采取限高等执行措施对其不构成障碍,故维权一方股东往往只能拿到一纸胜诉未能切实维权或追责真实的侵害方即实际股东;

  • 实际股东通过多人/多公司代持,有可能达到控制董事会、股东会表决的目的,从而架空其他股东的权利,更便利达到侵害公司及其他股东权益的目的;

  • 通过代持规避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等问题,可实现公司资源、业务、收益等的转移;

  • 等等。

如能及时准确确认实际股东身份,则遭受权益侵害的股东方或公司可规避上述风险,及时挽回相应损失。

二、如何剥去马甲



如何才能在实际股东不想显名的时候确认其股东身份呢?结合高成团队实务案例,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作参考尝试:

  1. 追溯公司注册资本实际出资来源;

  2. 寻找公司会议文件或其他资料中实际股东自认系公司股东的情况或实际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行为;

  3. 通过股东之间或股东与公司之间日常交流、往来函件,引导公司或实际股东确认其股东身份;

  4. 查找公司涉诉案件中可证明实际股东身份的证据;

  5. 公开渠道寻找实际股东与代持股东之间的关系,结合其他证据作出合理推断分析并诉讼确认;

  6. 通过合法专业机构查册;等。

高成团队对上述工具、手段的使用驾轻就熟,不久前,就是通过前述2-4条综合取证,才在股东争斗中为维权方股东顺利确认侵权方实际股东的股东身份,并将其长期假于非股东、非内部人身份侵害公司及股东权益的行为悉数揭发提起诉讼,最终得以维权。

股东争斗是一个漫长拉锯的过程,不似单个诉讼简单考虑诉讼策略即可,其需基于通盘考虑统筹后作出预防、铺垫甚至让对方卸下防备的行为后,方能为整个斗争过程需兼顾的事项作出有利的支撑,并以此才能对争斗中发起的诉讼及谈判形成最优方案。这种能力,也正是高成团队无可替代的竞争力。